以遊戲心態從容賺錢 (轉載自塔木德)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金錢不神聖,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。——《塔木德》

猶太人對錢持一種平常心。他們認為金錢同衣服一樣,不過是一件有用的物品而已。

有許多猶太大亨,他們手中掌握著數以百萬、千萬,甚至億萬的財富的時候,他們感覺手裡拿的不過就是一堆紙張而已,並不覺得這就是可以時刻給人帶來禍福安危的東西。如果他們把金錢看得很重,就不敢再那樣心不跳、氣不喘地賺錢了。

要想賺錢,就絕對不能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,而是應該從容地、冷靜地對待。對金錢不感興趣自然賺不到錢,然而倘若把金錢看得太重也就給自己背負了沉重的包袱。

猶太人注重金錢,認為金錢是現實中萬能的上帝。金錢在他們眼中顯得無比的神聖,但是在賺取金錢的時候,他們已經把金錢當作是一種十分普通的東西,就和紙張、石頭一樣,絲毫不覺得金錢有燙手的感覺。

猶太人只把金錢當作是一種很好玩的物品。它在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去高度地投入它,人們投入資金的時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險的但是有趣的遊戲中。如果不是把賺錢當作遊戲,而是看作一項沉重的工作,甚至是在拿命運做賭注的時候,心理的壓力會十分強大,以至於人們不敢去冒風險。

猶太人這樣形容自己: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。作為遊戲的參與者,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。你要採用一切辦法和手段來勝過其他的人,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。

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這樣的賺錢觀念,即絕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,而是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。他認為只有以這樣遊戲的心態去賺取金錢,才是最佳的賺錢心態。

摩根賺錢甚至達到痴迷的程度。他一直有一個習慣,每當黃昏的時候,他就到小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的當地晚報回家閱讀。當他的朋友都在忙著怎樣娛樂的時候,他則說:“有些人熱衷於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時候,我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。”

在談到投資的時候,他總是說: “玩撲克的時候,你應當認真觀察每一位玩者,你會看出一位冤大頭。如果看不出,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。”

他從來不亂花錢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。他總是琢磨怎麼賺錢的辦法。有的同事開玩笑說:“摩根你已經是百萬富翁了,感覺滋味如何?”摩根的回答讓人玩味:“凡是我想要的東西而又可以用錢買到的時候,我都能買到。至於其他人所夢想的東西,比如名車、名畫、豪宅我都不為所動,因為我不想得到。”

他並不是一個為金錢而生活的人,他甚至不需要金錢來裝飾他的生活。他喜歡的僅僅是遊戲的感覺,那種一次次投入資金,又一次次地通過自己的智慧把錢賺回來的感覺,充滿了風險和艱辛,但是也頗為刺激。他喜歡的就是刺激。摩根說:“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,而賺錢的過程,即不斷地接受挑戰才是樂趣,不是要錢,而是賺錢,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。”

視錢為平常物,視賺錢為遊戲,這就是猶太商人的高明之處。惟有如此,才成就了那麼多的猶太大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看書就發現,這麼多年

我就是太認真了 🙂

 

Project or Product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一開始思方科技是以開發產品為主,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轉左去接project維生,以戰養戰養。一邊做project維持收入,一邊做B2B products再resell俾現有客戶。估唔到今日竟然有同事同我講覺得公司grow得比想像中慢,感覺好似俾5年前既Benny Chan當頭棒喝;轉向以來我以為做下project對同事黎講係學習機會,對公司同埋我自己係一個穩定收入來源,分出少部份資源作產品研發用途亦可確保競爭力;估唔到時間已經唔等我,直接啲之係話我地浪費時間。

本來我都覺得自己開始有啲Play Safe或者唔夠集中發展一個主要產品,由親愛同事講呢番說話,我無言以對;原來不經不覺之間,我已經辜負左同事既期望。

時間令我變得平凡,不思進取。

既然係咁,我需要親自修正自己既錯誤。

 

相關閱讀:
莊偉忠:做生意的3堂課 

為甚麼我參加EYE的創業培育計劃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還記得在Facebook分享參加EYE的創業培育計劃時,朋友立即傳訊息問我為甚麼參加這個計劃?意思大概就是說我們都創業了一段時間,你都一把年紀了,還在玩年青人的遊戲幹啥?

我說原因有二,第一為這是一個Leverage,利用這個機會來打開其他有機會的門,我坐在辦公室甚麼也不做也可以,但是利用這個機會可創造新的機會,也可以激起團隊的努力。

第二為把一切當作從新開始,就像是剛剛開始創業時一樣,沒有創業六年的負擔,這樣走出來的路應該會不一樣,以不同角度來做同一件事,這樣應該是達到成長的好方法。而且創業成功與否和時間長短也沒有多大關係,這是一種態度,我也不算成功,著眼於自己的資歷,不出來好好玩,嗯⋯⋯這樣不像是我的性格。說到㡳我畢業一年出來創業,開始時也是亂幹一通,沒有守過規矩和行業潛規則,野性的做法才像我的性格吧。

另外最近在看新書「我相信‧失敗」,主要是陳文茜訪問台灣知名人仕如蔡康永、周杰倫、嚴長壽等的成功失敗經驗,希望有新的啓發。

博客來 - 我相信‧失敗

註:友人正在台灣開設分公司,在此謹祝業務蒸蒸日上,大展鴻圖 🙂

當理想和現實有衝突,那個才是正確選擇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我記得這是25歲的細佬看完了宮崎駿的退休作《風起了》的問題。

主題曲: 荒井由實(松任谷由實)- 飛機雲

當時我的答案是現實的外在因素是不能控制,只有自己盡力做好自己的理想,已經足夠啦;世事豈會盡如人意,蠢材。如果5年前有個大哥對我說這番話,那有多好。

《風起了》的男主角在生存下去也困難的年代,面對動盪不安的局勢,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,最後造出了最快最出色的零式戰機,最傑出的飛機設計師造出了最精湛的殺人工具,究竟是成功或是失敗了?

我認同網友留言「武器不殺人,殺人的是人,錯不在戰機,在人」,對於主角來說,重要在過程中他靠着自己雙手畫出最美的魚骨。

風起了,唯有努力試著生存。

希望今年大學畢業的細佬前程似錦, 可以供養埋我呢個窮大佬。笑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黎緊會再次參加由中大及Google合辦的Empowering Young Entrepreneurs (EYE) Program, 今次參賽既產品係因為我相信Mobile App中既Customer Services 可以做得更好, 應該有一個方法可以令用戶有更個性化既客戶服務體驗, 我相信現狀有很大不足, 值得挑戰。

產品名稱為Cowork MobDesk, 會提供介面予客服人員及用戶溝通, 使用戶的要求可盡快得到滿足, 提高客戶滿意率; 產品會結合FAQ, Live Chat, Forum等, 開發人員只需要加入一段10行左右的代碼便可加入以上各種功能, 節省開發成本時間。對象為依靠Mobile App提供服務的商戶如遊戲商, 電子商貿公司, O2O的服務提供商(如Uber / Airbnb等)。

遊戲規定需要製作宣傳短片及收集200 Youtube Likes, 短片主題為「Startup is like Hiking」, 希望大家可以入去Youtube短片頁面按一按Like,  順便俾意見我地改進!

創業五年後感想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不知不覺公司眨眼已成立五週年,回想公司初成立(21/6/2009)時,只是由四個工作一年的大學畢業生坐在小小辦公室內工作,到現在還沒有倒閉,還有總共六位同事每天在努力工作,想起也是一件奇績。藉此機會回顧一下過往的工作,錯誤,經驗以及對未來的展望。

最初成立原因:
公司成立之時,由於創辦人皆為黃毛小子,不諳世事,每天看Techcrunch,以為只要有一個好idea,造一個產品樣辦,問投資人籌一,兩百萬元不是問題,籌完錢再改進產品,招攬大量用戶,再籌更多錢,被大公司收購應該不是難事。想不到2009、2010香港是沒有像樣的投資人的,要生存只有靠自己。

最初成立時,由於看到美國有Google, Yahoo, Apple等科技企業,小弟最希望可以創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科技產品,打入矽谷,美國以及世界,使全世界也知道小小香港也有傑出的科企,一刀狠狠捅進世界的科技中心。

過往工作歷程:
2009: 開發Howdycard,立體電子賀咭網站,讓用戶自行創造自己的立體賀咭
2010:成功憑Howdycard申請到創新科技署的SERAP資助、同年獲准加入科學園培育計劃
2011:由於Howdycard難以得到營運收入,所以暫停開發;同時由於Facebook開始盛行,於是嘗試轉型開發Facebook應用;開發過的產品有相片應用,遊戲等
2012:由於Facebook應用用戶數量沒有增長,再次嘗試轉型開發Android應用程式, 主力開發遊戲發佈到Google Play,所有產品也得到5萬以上用戶下載,最高下載的產品是Paper War for 2 Players,2012年下載已超過50萬。由於難以轉換Android應用程式用戶為實際收入,唯有再次轉型為服務供應商,為香港本地公司客戶提供Mobile Apps及網頁開發服務 ,以求生存。
2013:得到新客戶British Council,收入回復穩定,同年在6月完成科學園培育計劃,公司遷出科學園搬到葵興
2014:To Be Continued… 

犯過的錯誤:
1. 公司團隊成員全為技術背景,沒有設計及商務人員的視野,難以完整看到大局及開發出高水平作品
2. 频繁轉型,沒有仔細思考公司路線,或只為逃避現實問題
3. 不懂銷售,面對客戶一竅不通
4. 分工不清,權責不清,沒有人負責主導

總結經驗:
1. 新創公司團隊成員應盡量覆蓋設計,技術開發,商務,營運
2. 保持水平到微微向上傾斜的心情,既不悲觀,也不過份樂觀;因為所有事情也沒有肯定答案,不用為變動影響心情
3. 不必過份為低現金流擔心(當然,不要到了透支幾張信用咭時才如夢初醒)
4. 不要忘記公司成立的初衷;沒有目標,存在的意義是甚麼?
5. 擔心或恐懼的意義其實不大,冷靜面對問題,將其一刀兩斷才是真締

未來展望:
培養同事為更全面開發人員,引入更高水平設計人員,開發一個高水平、貼近市場需要的B2C 軟件產品。

 

希望10年看到此文章仍能提醒自己,拾前輩牙慧 -「母忘初心」

後記:

最近在看一本書「強風吹拂」,書中提到「長跑不是比速度,而是比心理放什麼東西」;其實創業也跟長跑一樣,對我來說科技創業不是比可以賺到多少錢,甚至不是初衷-創造出「好勁既産品」;享受過程,不被其他對手干擾,以自己的步伐慢慢前進,這樣已經足夠。

正常商家以商機>創造產品及服務>獲利,而我希望做到以價值觀為起點及終點,因為我是科技企業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