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發現自己的最大問題就是很喜歡逃避問題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最近又再看戴志康的故事 – 戴志康:投资100万赚3亿的秘密

內地的創業者中我覺得比較值得學習的有史玉柱,傅盛還有戴志康。其他的不是有背景,就是學不了。

腦子裏啥也想不到,所以只好更新一下網站,總比發呆好一點。其實做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做成甚麼,挺失敗的,說白了就是個屌絲;我估計是每次都有一致的決定在同一類的重要決定中做錯了。但是這一種類別的決定是甚麼,沒有找出來。

完全想不到在甚麼地方想錯了。

戴志康說“人看好了,做面包店也行。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。他主要看人的三样东西:坚守创业本心的能力、快速转身的能力、与自我意识对话的能力。"

我不理解"快速轉身的能力"是甚麼意思,應該是指快速調整思維,情緒的能力吧,我在這方面應該不太行,經常沉溺於過往的問題上。

對我來說,創業是什麼?
創業就是造出很多人喜歡的產品,大家喜歡用,也有人願意掏腰包。

創業和創業者是什麼關係?
創業的目標是甚麼與創業者做的決定有很大關係;如果創業者希望創業能得到多一點自由,那他應該做一點低風險的創業。反過來說,你是甚麼性格的人,你就會創立甚麼類型的公司。

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?
我希望可以創造產品改善別人的生活或工作,產品有長期的發展價值。

自己的最大問題是甚麼?
在重要問題卡住了,不知道怎麼處理,做了決定又會擔心做錯,優柔寡斷;想不到又會想很久,仍然找不到問題的核心;結果是圍繞著問題打轉,仍然想不到解決辦法。正常來說,轉跑道轉2,3次應該找到出路,如果總是在犯同一類錯誤,我比較肯定是無意識的系統性犯錯。

很難修正呀。

另外就是戰略層面想得太淺簿,沒有想清楚就去做,做到中間每每遇到難以克服的問題,以當下的經驗來說,預先推演切入點,競爭者,打開市場,宣傳,資源考量以及其他策略應該沒有大問題。不戰而屈人之兵,還沒開打已經想好致勝之道,才是上策。

以爲自己牛,其實格局不夠大。

怎麼解決?
可以看的書,甚麼lean startup, growth, startup playbook… 很多已經看過了,繼續用現有的作法沒有意思,應該要試很不一樣的作法。狗改不了吃屎,還是需要有好的指導和團隊,才可以走得遠。

星期五的晚上,同事已經下班,腦子一片空白。

希望將來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,己經脫離現在的屌絲狀態吧,照現在的趨勢,不破產已經是奇跡⋯⋯(笑)

支持新人!

給自己看的參考資料:
1. 傅盛:一家公司CEO该干什么?
2. 傅盛:一家公司的 CEO 該如何做戰略?
3. 戴志康:極限值低的人不應該是創業者

以遊戲心態從容賺錢 (轉載自塔木德)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金錢不神聖,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。——《塔木德》

猶太人對錢持一種平常心。他們認為金錢同衣服一樣,不過是一件有用的物品而已。

有許多猶太大亨,他們手中掌握著數以百萬、千萬,甚至億萬的財富的時候,他們感覺手裡拿的不過就是一堆紙張而已,並不覺得這就是可以時刻給人帶來禍福安危的東西。如果他們把金錢看得很重,就不敢再那樣心不跳、氣不喘地賺錢了。

要想賺錢,就絕對不能給自己增加心理負擔,而是應該從容地、冷靜地對待。對金錢不感興趣自然賺不到錢,然而倘若把金錢看得太重也就給自己背負了沉重的包袱。

猶太人注重金錢,認為金錢是現實中萬能的上帝。金錢在他們眼中顯得無比的神聖,但是在賺取金錢的時候,他們已經把金錢當作是一種十分普通的東西,就和紙張、石頭一樣,絲毫不覺得金錢有燙手的感覺。

猶太人只把金錢當作是一種很好玩的物品。它在刺激著每一個人的神經去高度地投入它,人們投入資金的時候就是投入了一次次危險的但是有趣的遊戲中。如果不是把賺錢當作遊戲,而是看作一項沉重的工作,甚至是在拿命運做賭注的時候,心理的壓力會十分強大,以至於人們不敢去冒風險。

猶太人這樣形容自己: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。作為遊戲的參與者,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。你要採用一切辦法和手段來勝過其他的人,你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贏得最後的勝利。

著名的金融家摩根就是這樣的賺錢觀念,即絕不讓賺錢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,而是一種新鮮刺激的遊戲。他認為只有以這樣遊戲的心態去賺取金錢,才是最佳的賺錢心態。

摩根賺錢甚至達到痴迷的程度。他一直有一個習慣,每當黃昏的時候,他就到小報攤上買一份載有股市收盤的當地晚報回家閱讀。當他的朋友都在忙著怎樣娛樂的時候,他則說:“有些人熱衷於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時候,我卻喜歡研究怎麼賺錢。”

在談到投資的時候,他總是說: “玩撲克的時候,你應當認真觀察每一位玩者,你會看出一位冤大頭。如果看不出,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。”

他從來不亂花錢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。他總是琢磨怎麼賺錢的辦法。有的同事開玩笑說:“摩根你已經是百萬富翁了,感覺滋味如何?”摩根的回答讓人玩味:“凡是我想要的東西而又可以用錢買到的時候,我都能買到。至於其他人所夢想的東西,比如名車、名畫、豪宅我都不為所動,因為我不想得到。”

他並不是一個為金錢而生活的人,他甚至不需要金錢來裝飾他的生活。他喜歡的僅僅是遊戲的感覺,那種一次次投入資金,又一次次地通過自己的智慧把錢賺回來的感覺,充滿了風險和艱辛,但是也頗為刺激。他喜歡的就是刺激。摩根說:“金錢對我來說並不重要,而賺錢的過程,即不斷地接受挑戰才是樂趣,不是要錢,而是賺錢,看著錢滾錢才是有意義的。”

視錢為平常物,視賺錢為遊戲,這就是猶太商人的高明之處。惟有如此,才成就了那麼多的猶太大亨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看書就發現,這麼多年

我就是太認真了 🙂

 

Project or Product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一開始思方科技是以開發產品為主,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轉左去接project維生,以戰養戰養。一邊做project維持收入,一邊做B2B products再resell俾現有客戶。估唔到今日竟然有同事同我講覺得公司grow得比想像中慢,感覺好似俾5年前既Benny Chan當頭棒喝;轉向以來我以為做下project對同事黎講係學習機會,對公司同埋我自己係一個穩定收入來源,分出少部份資源作產品研發用途亦可確保競爭力;估唔到時間已經唔等我,直接啲之係話我地浪費時間。

本來我都覺得自己開始有啲Play Safe或者唔夠集中發展一個主要產品,由親愛同事講呢番說話,我無言以對;原來不經不覺之間,我已經辜負左同事既期望。

時間令我變得平凡,不思進取。

既然係咁,我需要親自修正自己既錯誤。

 

相關閱讀:
莊偉忠:做生意的3堂課 

想以科技創業但沒有技術背景,應怎樣開始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今天剛好和一個家族企業三代繼承人在咖啡室聊天,因家族企業沒有太大發展空間,朋友希望自立門戶,創立一間新的公司,以科技為突破點,為自己開拓新事業;奈何沒有技術背景,問我如何踏出第一步,如下為我的意見:

問:我有一個大約想法,應該怎樣發展這個想法為實際生意?
答: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做甚麼,想出創業概念有二個方法,第一個為Top-Down,從大方向找出一個有利可圖的範疇,再投資,找相關專家作伙伴合作;另一個方法為Bottom-Up,了解自己的熱情所在,為甚麼你想啟動一個新創事業,再啟發其他同道之人共同前進;(抄襲成功的產品,減低市場風險,再快速拓展市場也是第三種可行之法)。創業最緊要了解自己的內在想法,以及外在市場需求。

問:沒有技術背景,應怎樣把概念實行?
答:如果沒有開發能力,最簡單可以找一個超強技術伙伴,前提是你要有過人銷售能力說服別人;退而求其次可以自行以簡單工具製作Minimum Viable Product (MVP),如一個登陸頁面(Landing page),一個Blog,營銷電郵,一個Instagram帳戶,Facebook Fanpage或甚至Whatsapp也可以,重點是驗證市場需求,試一試找10個潛在客戶購買,如果你的服務門面簡陃,但客戶仍然願然付錢購買,剩下的問題就是這個項目是否足夠營生以至擴展成為一盤生意。工具方面推薦Wix, Strikely, WordPress等。當然你有錢可直接找我開發啦 🙂

為甚麼我參加EYE的創業培育計劃?

Facebooktwitterlinkedinmail

還記得在Facebook分享參加EYE的創業培育計劃時,朋友立即傳訊息問我為甚麼參加這個計劃?意思大概就是說我們都創業了一段時間,你都一把年紀了,還在玩年青人的遊戲幹啥?

我說原因有二,第一為這是一個Leverage,利用這個機會來打開其他有機會的門,我坐在辦公室甚麼也不做也可以,但是利用這個機會可創造新的機會,也可以激起團隊的努力。

第二為把一切當作從新開始,就像是剛剛開始創業時一樣,沒有創業六年的負擔,這樣走出來的路應該會不一樣,以不同角度來做同一件事,這樣應該是達到成長的好方法。而且創業成功與否和時間長短也沒有多大關係,這是一種態度,我也不算成功,著眼於自己的資歷,不出來好好玩,嗯⋯⋯這樣不像是我的性格。說到㡳我畢業一年出來創業,開始時也是亂幹一通,沒有守過規矩和行業潛規則,野性的做法才像我的性格吧。

另外最近在看新書「我相信‧失敗」,主要是陳文茜訪問台灣知名人仕如蔡康永、周杰倫、嚴長壽等的成功失敗經驗,希望有新的啓發。

博客來 - 我相信‧失敗

註:友人正在台灣開設分公司,在此謹祝業務蒸蒸日上,大展鴻圖 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