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近日有本地新創科技公司懷疑被內地巨型科企抄襲,導致用戶流失。據聞巨型科企以合作為名,實則帶同10名工程人員參觀新創公司,籍此收集商業機密資料及數據。幾個星期後,本地新創科技公司產品的創新功能赫然出現在巨企的新產品內。小弟作為新創公司的小小創辦人,借此機會獻醜評論幾句。
抄襲早已是常態, 但是沒有人會記得誰是原創
從微軟蘋果還是新創公司時,參考抄襲已是常態。在電影矽谷海盗中,蘋果曾獲Xerox投資,其中一個交換條件是蘋果可以到Xerox Parc參觀新開發的科技成果三天,及後蘋果開發Lisa/Mac操作系統的視像介面(GUI)的過程中,被Xerox控告抄襲GUI的外觀。而微軟開發Windows操作系統時,也被蘋果控告抄襲Lisa/Mac操作系統的外觀及功能。結果微軟的Windows大行其道,帶領PC打敗了Mac電腦。
談應對䇿略
既然抄襲難以避免, 唯有正面迎擊, 以下兩點為小弟愚見:
-建立難以抄襲元素
新創公司人手短缺, 資金緊絀, 面對大公司抄襲, 步步進逼, 小公司一不小心難免被K.O; 唯一防備方法唯有建立難以抄襲元素, 一言蔽之, 就是要找出對手整個商業模式(Business Model)或產品架構中難以改變的地方, 每個人也有弱點, 對大企而言會更加明確, 舉例如Facebook是讓朋友們輕易互相聯結, 讓每個人的資料放在Facebook上, 所以私隱問題就是其中的致命點, 無論Facebook怎樣改變, 這個致命點還是深嵌在Facebook產品中,因為這個是marketing的重點, 缺點停留在公司的基因。所以強調私密分享的SnapChat就受到年青人追捧, 而Facebook就算嘗試加入SnapChat獨有的閱後即焚(Facebook Poke)的功能, 亦難以扳倒後起之秀SnapChat。
就算是全球科技創新地區矽谷,巨企抄襲新創企業從來不是新是新鮮事。作為新創公司,唯一防備方法就是在事前已作防備,時刻處於戒備之中。
-跑得更快
俗語有云: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新創小公司另一個最優勢就是執行速度,由於大公司通常架構龐大階級分明,要新加一個功能或刪減一段文字也需要上級的批准,而小公司並沒有大公司的束縛;所以小公司只要找到正確的方向,一口氣直衝,一定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大公司拋離一段距離。說來容易,做來難,要領先大公司,只有在短時間內累積資源,完善產品, 加快循環再不斷成長,這樣才有生存的空間。
抄襲雖然帶着負面意思,但是好的模仿也可以誕生偉大的產品;模仿不是一味抄襲,跨界的正向模仿,從不同領域的優秀範本中獲得靈感,再建構出自己的獨特模式;一種是反轉負面教材的逆向模仿,從業界的不良範本中得到啟發,創造出新的事業。書中例舉不同界別的企業如Starbucks, 豐田汽車等如何從其他企業吸收新事業概念,再發展出自己的商業模式。
小弟認為抄襲就像是幼稚園抄寫練習薄,由此節省學習的時間,使一間企業或個人可加快創造自己的概念;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,資訊流通度極高,抄襲根本就是常態,難以避免;只有不斷吸收用戶反饋,加快產品更新循環,如速度拋離對手,擴大用戶規模,創造獨一無二難以抄襲的企業文化,才是唯一致勝之道。
3.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E%AE%E8%BB%9F%E8%8B%B1%E9%9B%84